鼍龙壳

        看见此玛瑙的图案想到的便是鼉龙壳。

       “鼉龙壳“之说,始见于凌蒙初的《初刻拍案惊奇》“转运汉巧遇洞庭红 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”一文。

        话说成化年间,苏州人文若虚随人去海外做生意,归途遇风雨,泊船孤岛,得一龟壳,携之。至于福建,于闹市遇一波斯胡商愿与之交易。钱货两清后胡商设宴相庆。席间胡商笑道:“诸公在了海上走了多遭,这些也不识得!列位岂不闻说龙有九子乎?内有一种是鼍龙,其皮可以幔鼓,声闻百里,所以谓之鼍鼓。鼍龙万岁,到底蜕下此壳成龙。此壳有二十四肋,按天上二十四气,每肋中间节内有大珠一颗。若是肋未完全时节,成不得龙,蜕不得壳。也有生捉得他来,只好将皮幔鼓,其肋中也未有东西。直待二十四肋完全,节节珠满,然后蜕了此壳变龙而去。故此是天然蜕下,气候俱到,肋节俱完的,与生擒活捉、寿数未满的不同,所以有如此之大。这个东西,我们肚中虽晓得,知他几时蜕下?又在何处地方守得他着?壳不值钱,其珠皆有夜光,乃无价宝也!今天幸遇巧,得之无心耳。”众人听罢,似信不信。只见主人走将进去了一会,笑嘻嘻的走出来,袖中取出一西洋布的包来,说道:“请诸公看看。”解开来,只见一团绵裹着寸许大一颗夜明珠,光彩夺目。讨个黑漆的盘,放在暗处,其珠滚一个不定,闪闪烁烁,约有尺余亮处。众人看了,惊得目睁口呆,伸了舌头收不进来。

       有此趣闻,鼍龙壳之石岂有不得之理。囊之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